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主任马礼坤教授 在“1120中国心梗救治日”

来源:新众网 发布:2019-11-15 13:41:24

来临之前给大家聊聊有关心梗的事

中国心梗救治日了解心梗,分秒必争

从2014年起,每年的11月20日被设立为“中国心梗救治日”。

作为一名在心血管内科一线工作了几十年的医生,

我看到了许许多多老百姓因为心肌梗死而失去健康甚至生命,

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百姓因为未得到正确的救治而错过了黄金治疗时间,

我深深地感受到心肌梗死给老百姓们带来的巨大恐惧与伤害,

也深深地体会到向全社会群众普及心梗救治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时我也见证了国家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上所采取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心梗那些事儿”。

严峻的心梗防治形势

对于我国心肌梗死及救治的现状,结合我从医数几十年的经历,可以将其总结为八个字:高发病率,低普及率。

“高发病率”是指心梗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以至于,我们身边经常会听到某某因心脏病猝死了,某某因心梗英年早逝了。下面给大家看看一组数据。

根据2018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死亡率居首位,且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肌梗死作为最主要的心血管病之一,堪称是人类心血管疾病中的“头号杀手”。据临床统计,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大约100万人,仅在2015年中国居民死于急性心梗的人数约85万,每37秒就有1人死于急性心梗。

“低普及率”是指社会公众对心梗救治知识的了解严重不足,这也导致了许多心梗病人未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因此,在这里,我呼吁广大百姓:学习心梗知识,争夺一分一秒。

心梗是怎么发生的?

我常常将心梗的发生描述为八个字:供给不足,需求增加。

心梗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供给不足);此外,当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需求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供给不足)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哪些人更容易出现心梗?

上文我们提到了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冠状动脉痉挛和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等均会引起心梗,因此,凡是已有这种情况的人群均更好发心梗。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群”、吸烟人群、生活无规律及过度劳累人群、工作紧张及工作压力大的人群等。

因此,要想预防心梗,我有几点建议:积极防治“三高”、戒烟、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

心梗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急性心肌梗死,最主要的发病症状是心绞痛,病人常会描述为“胸闷、胸口痛”。这种心绞痛的症状可发生在胸骨后中部或上1/3处,可放射到左肩、左上臂疼痛,但也可在胸骨下部、上腹部、左侧胸部、左颈、下颌等部位疼痛。正因如此,在临床工作中,我常叮嘱下属:对于胸痛的病人,第一个要想到的便是心梗,即使不是因为胸痛来看病的病人,也要多留个心眼,因为我曾遇到因“牙痛”、“肚子疼”来就诊最后被诊断为心梗的病人。

假如遇到急性心梗,你该怎么办?

结合几十年来的临床经验,我总结了一个“心梗小攻略”:拨打120、立即休息、就近救治、快速签字、诉说关键、及时用药、不乱咨询、不乱活动、不盲目自信。

家庭急救处理

家庭急救处理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却又至关重要,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很多群众遇事后常“不知所措”,一旦处理错误,可能会起到“事倍功半”的影响。

下面告诉大家正确的做法:当你看到患者出现严重不能缓解的急性胸痛时,除了快速反应,立即打120呼叫救护车外,也应该让患者限制活动,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劝说患者避免过度紧张。因为活动及精神紧张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使病情恶化。如有条件,应该给患者阿司匹林嚼碎服用,以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果患者会出现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外按压及人工呼吸。

配合医生治疗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这样危重的疾病,除了医生的精心治疗外,还需要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谈到配合,我想说,首先要对医院信任,因为信任是配合的基础。如果没有基本的信任,对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全盘怀疑,其结果只能是延误病情,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

科学的治疗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各地纷纷设立胸痛中心,这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胸痛病人可直接进入绿色通道,通过急救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影像科等多学科的合作,优化资源利用,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流程,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快、更准确的评估并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说是对急性心梗快速诊治的一剂“良方”。对于确诊急性心梗的病人,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溶栓和紧急血管再通术。

最后我编了一首顺口溜送给大家,希望大家牢记于心:

胸痛心梗最常见

早期识别是关键

胸痛腹痛左臂痛

胸闷出汗牙根痛

多种疼痛可并存

学会急救帮生存

胸痛中心帮助大

配合医生别多话

开通血管是根本

分秒必争能救命

专家简介:

马礼坤

从事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工作近30年,是安徽省内最早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工作的第一人,安徽省内冠心病介入的领军人物,率先在省内开展了所有与冠心病介入诊疗相关的介入诊疗技术,并将相关的技术在省内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带动和促进了省内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安徽省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国内较早开展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和最早开展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抽吸术,在经上肢入路(经桡动脉、肱动脉和尺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在疑难危重冠心病介入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是国内完成的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支持下PCI抢救心源性休克和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钙化病变例数较多的,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冠状动脉旋磨培训导师。在慢性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方面具有较丰富经验,逆向技术开通慢性闭塞病变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肥厚性心肌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具有丰富经验。是国内首批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导师,被几乎所有国内心血管病介入诊疗相关的大会聘请为主席团成员。近年来积极响应和在省内大力推动胸痛中心建设,为全省心血管病的急诊急救体系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创立了安徽省首家“胸痛中心”和安徽省唯一的“中国胸痛中心示范基地”,担任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副主席,安徽省胸痛中心联盟执行主席。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会员。历任长城国际心脏病学大会、中国心脏介入大会(CIT)、全国心脏病介入论坛等会议主席团成员。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会员(2016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指南与共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康复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性医院协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城国际心脏病学组委员会县域心血管医师联盟副理事长,安徽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心血管病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安徽省委保健委员会第一、二届保健会诊专家。卫生部首批冠脉介入培训导师、卫生部集中采购专家库高值医用耗材分库评审专家。 安徽省医学会聘为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现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心血管微创医学杂志»编委和«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审。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的研究»合作研究负责人。多次被评为院“优秀科主任和亚专科主任”。 200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首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18年被评为安徽省第三届“江淮名医”称号。

相关新闻